本網記者 徐遠慮 編輯 王秀華
翻開《千年驛·鳳凰里:坡南街區歷史文化資源概覽》一書,歷史的影像撲面而來,那古街上的一磚一瓦、一橋一井、一宅一院,那時空里的一詩一文、一碑一記、一曲一歌,在歷史云煙的熏染下顯得越發古樸厚重。近日,平陽縣坡南文旅發展有限公司、縣歷史學會共同編著的《千年驛·鳳凰里:坡南街區歷史文化資源概覽》由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出版發行。
反復考證,厘清歷史真相
《千年驛·鳳凰里:坡南街區歷史文化資源概覽》參考了歷代45種文獻,整理了11個歷史時期的重大事件,收集了46首歷代詩歌和28篇歷代文賦……以坡南街區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利用為研究方向,以井泉開發、驛路建設、橋梁變遷三大板塊為基本線索,以文獻、文物為基礎史料,考證、挖掘出坡南在晉、南北朝、隋、唐、五代、宋、元、明、清、民國等時期的歷史文化資源,展現了古街的繁華史,讓讀者看到了古今文化的碰撞,也讓今后古街的保護、發展工作有了參考依據。
2022年7月,受平陽縣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委托,縣坡南文旅發展有限公司、縣歷史學會開啟了該書的編寫工作。十多位文史專家歷時443天,經歷無數次走訪調查、查閱史料、反復考證,最終圓滿完成任務。其間,因為民間口述混雜、歷史記載自相矛盾等種種問題,編寫工作進展并不順利。
“在對德泉的研究中,我們意識到,人要定居,就要有水源地。而且,光靠泉水是不夠的,一定要有優質井水。古代一口井可供3000人飲用,因此我們就從泉井文化著手了!睋h歷史學會負責人介紹,在走訪調查中,文史專家將1600米的坡南街分成數段開展研究。先是循著泉井調查,然后延伸至驛路、古橋,通過深入分析古代坡南人口集聚過程的逐水而居、沿河而居、跨河而居三大階段,最后得出坡南街“發端于唐代初年,初步形成于明代中期,全面形成于清康熙至道光年間”的結論。同時還原、澄清歷史,明確了一批歷史事件的發生時間、歷史建筑的始建年代和大致方位(如:坡南設鎮始于元代、通福門始建于明代、陳宣故居遺址具體位置等)。
尊重史實,展現地域特色
坡南街位于昆陽鎮坡南社區,北連通福門、南至坡南河頭,全長1600米,以其為中心軸,向南延伸至平塔,統稱為坡南歷史文化街區。這里匯聚了古隘口、古驛道、古學宮、古井、古橋、古塔、古寺觀、古牌坊、名人故居、晚近民居商鋪等眾多人文景觀和歷史遺跡,是一個有著濃厚歷史文化積淀的街區,也是浙南現存原貌保護最好的歷史文化長街。2006年,坡南街被市人民政府命名為溫州市第一批歷史文化街區,2012年被省人民政府命名為浙江省歷史文化街區,2016年列入市地名文化遺產重點保護名錄。坡南街具有資源保護級別高、歷史時間跨度長、歷史名人數量多等鮮明特點,并擁有泉井、古橋、驛路、寺觀、學宮書院、善義、名人、民居商鋪、藝文金石、革命、非遺等十一類獨特文化。
“近年來,坡南街所蘊藏的文化內涵,在重整中煥發了新活力。我們加大發展步伐的同時,更應該回頭看看歷史的印記。只有通過對歷史文化資源的全面調查和類型梳理,才能在發展中更好地保護與利用,更好地尊重歷史!笨h城投公司黨委書記、董事長應春雷說,編著《千年驛·鳳凰里:坡南街區歷史文化資源概覽》意義重大,能讓我們在坡南歷史文化街區下一步的保護性開發利用中,有史可查、有史為據,在今后的文旅開發中,更好地復原坡南街歷史文化,原汁原味地呈現歷史風貌,講好歷史故事,展現地域特色,打響平陽文旅融合的優勢牌、特色牌,讓千年古邑“有景,更有魂”。
版權聲明:
凡注明來源為“新平陽報”、“平陽新聞網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、音視頻、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,版權均屬平陽新聞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。未經本網書面授權,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、轉載或建立鏡像。否則以侵權論,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