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蔡新樣編輯王秀華
平陽是“全國武術之鄉”,從紹圣四年至咸淳十年(1097-1274),170多年間,有案可查的武進士就有296位,其中,武科狀元15位、武科榜眼6位、武科探花7位、文武雙科進士19位。6位武科榜眼為林景衡、戴應發、鄒臻、周仁勇、林景新、林弅。其實,平陽還有一位武科榜眼,那就是徐宗斗。
徐宗斗(?-1273),字天樞,號以南,系南宋兩浙東路瑞安府平陽縣萬全鄉沙崗人(現屬昆陽鎮)。據《至順鎮江志》載,景定二年(1261),(徐宗斗)任兩浙西路鎮江府西廳通判(承務郎)。據周密《齊東野語》載,景定五年(1264),(徐宗斗)為國子監丞。咸淳五年(1269),(徐宗斗)知道州,在任三年,多善政。咸淳九年(1273),內召,以職事積勞,未赴病卒。其個人傳見民國《平陽縣志》。
由于年代久遠,南宋時期的平陽武舉情況多不詳。在以往地方志中,徐宗斗的記載都只是簡單介紹?滴酢镀疥柨h志》載:“開慶己未,徐宗斗癸未武舉,廷對換文,知道州!鼻 镀疥柨h志》載:“開慶元年己未周震炎榜,徐宗斗,癸未武舉,換文,知道州,祀鄉賢祠,傳缺!痹诿駠镀疥柨h志·人物志》中,徐宗斗個人傳紀比較詳細,但“榜眼”無載。
之前,平陽文史界同仁在日本發現并影印明隆慶知縣朱東光修、侯一元纂、萬歷知縣萬民華補遺的萬歷原版《平陽縣志》。該版縣志與臺灣成文出版有限公司刊行的原隆慶《平陽縣志》(康熙知縣石金和補遺)有相似之處。此書保存了諸多原始資料,是目前國內現存的最早的《平陽縣志》。
徐宗斗是以武科榜眼的身份被記載在隆慶、萬歷原版《平陽縣志·人物》上的,“開慶己未,徐宗斗,癸丑武舉,廷對第二,換文,知道州”。這與康熙知縣石金和補遺的《平陽縣志》互相佐證。此記載在后來順治、康熙(金以竣版)、乾隆、民國版《平陽縣志》中被遺漏,但徐宗斗為寶祐癸丑(1253)武科榜眼已證據確鑿。
徐宗斗一生歷經多職,咸淳五年(1269)知道州,與時任湖南提刑轉運判官文天祥多有交集。時湖南安撫使江萬里率提刑文天祥會兵“討捕”鎮壓秦孟四起義,“公討之秦寇,道州太守徐宗斗有功”。而時任道州太守(知州)徐宗斗因平寇以供億軍糧,日夜操勞,于十月十二日不幸病卒于任上。文天祥十分痛惜,親自寫下《祭徐道州宗斗》一文。
武進士是宋代仕人中的一個特殊群體,他們雖然習公馬程文,但大多數以士大夫自居,比如武狀元蔡必勝。這是由于宋代重文輕武,特別是南宋理學的高度發展,“重文抑武”明顯,武舉出身的仕人無法得到士大夫認同。溫州大儒葉適為武學博士蔡鎬墓志銘寫道:“君墮武舉,用之有限,若為士大夫,亦莫量其所至也!笔咳藢ξ涫碌谋杀∑仁刮溥M士通過“鎖廳試”途徑改換文職,從而提高自己的身份、地位,得到士大夫的認同。文武雙全的雙料進士歷史上并不多見,南宋平陽縣卻有19人之多,這也是中國科舉史上一大奇觀。
徐宗斗無文集存世,在《東甌詩存》中尚存其詩《石華表》,彌足珍貴:“仙人窀穸古,山寂自崔嵬。一柱華天表,千年壯壑隈。春深青薜荔,雨足綠蒼苔。世遠空遺跡,令威何日回?”石華表在平陽南雁蕩山。據民國周謂《南雁蕩山志》載:“石華表,在東洞上……一柱矗立,端圓削成,為石華表!薄笆肋h空遺跡,令威何日回”句,用丁令威升仙后鶴歸華表典故,以“令威何日回”設問,言“石華表”非同尋常,應該能吸引仙人到來。
徐宗斗博文精武,為智勇雙全之杰出人才,能夠考取武舉榜眼,實屬不易。他不僅是平陽南宋296位武進士中的佼佼者,還是文科進士中的突出人物。他在宋末抗元波瀾起伏的時代執掌一方,多有善政,最后以身殉國,留名青史。
參考文獻:
1.隆慶《平陽縣志》,萬歷刊本,平陽內部資料
2.隆慶《平陽縣志》,康熙刊本,臺灣成文版
3.嘉慶《道州志》,張元惠修,黃如榖纂
4.《南雁蕩山志》,周謂、林順道等點校
5.《東甌詩存》,曾唯著,上海社科出版社
6.民國《平陽縣志》,劉紹寬、王理孚編
版權聲明:
凡注明來源為“新平陽報”、“平陽新聞網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、音視頻、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,版權均屬平陽新聞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。未經本網書面授權,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、轉載或建立鏡像。否則以侵權論,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